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昨提案:「有關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與遴選結果,請教育部遵照大學法規定及精神,執行校長聘任事宜」,雖未提及台大拔管案,明眼一看即知所為何來,與會院士為此展開激辯,結果投票獲過半支持。當院長廖俊智宣布通過,現場響起一陣掌聲。

中研院院士會議3日上午舉行議案分組討論,人文社會科學組院士王德威等在會中提出臨時動議,因上午時間不夠,下午於進行綜合議案時繼續討論。

提案指出,「有關國立大學校長之聘任,近日引起社會諸多爭議,宜盡速釐清」,「今大學法之規定與精神,在於尊重大學自由,對於國立大學校長之遴選,教育部僅負責程序之監督,不進行實質審查。建議教育部依據相關法令之精神,盡速釐清爭議,俾有利我國高等教育之發展。」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率先發言,強調不贊成此案;他表示,2004年出任教育部長時,為落實大學自主,改成一階段遴選,2005年12月修訂通過的《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雖由公立大學遴選校長,最後仍由教育部頒發聘書,「大學校長遴選,教育部當然有監督的責任,如果程序上有瑕工廠降溫疵,教育部當然可以提出糾正。」他認為不宜通過,以免給媒體增加話題。

一般觀念都知道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所以在屋頂開設太子樓或裝設自然通風球,但都還是無法達到改善悶熱及通風不良的困擾。負壓排風扇利用空氣對流原理將廠內熱氣、穢氣完全排出廠外,由裝設地點的對向,大負壓排風扇門或窗戶補入新空氣,可計算整廠每秒的風速,每小時的換氣次數任何悶熱、通風不良等問題均可改善。要作好一件通風工程,必須精確計算面積、體積、斷面積及正確器材之選擇才能完全解決通風不良 、 悶熱的困擾。

在杜之後,許多院士發表意見,院士丁邦新表示,「我們作為院士,須盡應有的社會責任,不能不表示意見,我們的提案,相信能引起社會波動」,強調表達意見並非要支持哪一方,而是基於支持大學自主。有院士提出擱置動議,結果在出席的138位院士中,只有44位贊成擱置,不通過。針通風設備對人文組提案表決,則以80票通過。

廠房內人員比較密集,面積比不是很大,無發熱量高的設備,廠房內通風換氣次數應設計為30-40次每小時,主要是為增加廠房內空氣含氧量和污濁的空氣快速排出。人員分布不是很密集,廠房面積比較大,自然通風條件比較好,廠房內沒有高發熱源設備,室內溫度低於32度的廠房,廠房通風換氣次數設計為2通風設備5-30次每小時就可以啦。廠房內有發熱量大的設備,工業水冷扇室內人員密集,廠房內空氣溫度有高溫悶熱情況,廠房通風換氣次數應設計為40-50次每小時,主要是為了讓高溫悶熱的空氣迅速排出室外,降低室內環境溫度,增加廠房內空氣含氧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建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