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台灣一般多為吃飯配菜的分離式吃法,但現代人已漸漸轉變習慣,也常吃「飯菜混合」(主食與主菜混在一起)型態的餐點,例如:牙周病治療滷肉飯、炒飯、炒麵、羹麵、義大利麵、焗飯、燴飯、湯麵等;此類食物的共通點是會將醬料湯汁連同主食一起吃下,易攝取過多油糖鹽與熱量。
這樣的飯菜混合式吃法,似乎也影響現代孩子的用餐行為,董氏基金會實際入校觀察小學營養午餐用餐情況,發現多數孩子盛裝午餐常用「未分隔的便當盒」或「碗公」,讓飯菜吃到後來混在一起,看不出、吃不出是什麼菜餚和味道,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延續至成人。
董氏基金會與國民健康署、教育部共同呼籲,「飯菜分離」可避免民眾掉入過多油糖鹽的陷阱,也正好對照今(2018)年國健署公告台灣版「我的餐盤」建議比例。飯菜分開盛裝,也能利用「每餐飯菜肉體積比221」「飯和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少一半」口訣,達到了解各類食物及均衡比例的概念。
牙周病基本治療 洗牙:將牙齒表面的牙結石清除,若平時刷牙有流血,建議提醒醫師並接受牙周病的諮詢診斷。臨床諮詢:詢問病患過去的病史,以及是否接受過牙周病治療,利用全口X光攝影和牙周探針探測 來了解病患的牙周病狀況。牙根整平術:深入牙周囊袋內部刮除牙菌斑,促使牙周組織的癒合。移除問題根源:檢查病患口腔中的假牙、補牙、貼片等等補綴物,若有缺損或不密合視情況建議移除,避免加劇發炎狀況。抗生素治療:使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物,來治療牙周發炎的狀況。牙周病需要接受持續的追蹤治療,後續會依照牙周狀況評估,判斷是否需要接受侵入式的牙周病手術治療。
另外,董氏基金會也提醒家長,若現階段無法改變孩子用大碗盛裝餐點的行牙周病治療方式為,也要建立好的觀念,利用現有的大碗牙周病治療方式,引導孩子擺盤的能力「飯一邊、菜一邊」,並記得盛裝菜餚時使用漏勺將多餘的湯汁瀝乾,以避免湯汁拌飯。
學校在餐點供應上不用執著於一定要至少供應幾道菜色,只要能符合學生的營養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食材、並運用食材原本的特性、口感及味道,更能吃出美味的一餐,若能同時搭配健康飲食教育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也能讓孩子除了吃出健康外,也吃出好習慣、好素養。
由於沒有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導致牙周的病菌形成牙結石,長期累積下便會使齒槽骨流失,牙齦發炎紅腫流血,還會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甚至牙周病細菌也會蔓延全身,隨著血液循環流至心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即使接受完整的牙周治療,牙周病也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不繼續惡化,並無法讓萎縮的牙周組織完全回復到原來的樣子。一般慢性牙周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度之患者須定期回診清潔牙潔石,必要時須搭配特殊器械進行牙齦下結石刮除術,以求控制發炎。中度至重度之牙周病患者除了上述牙周治療外需要合併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或是牙根覆蓋術,以求徹底清除牙周的病菌並重建喪失之牙周組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