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時,冠妤因病毒感染頸椎脊髓炎,曾幾近全身癱瘓,一度無法呼吸,多次進出加護病房。出院後,她領重大傷病卡,右手無力、走路不穩經常跌倒,身體非常瘦弱,但她從未放棄,用左手畫出心中的感動。

陽光下,一位年輕女孩笑瞇了眼,坐在如海浪起伏的藍染布上,色彩繽紛的裙襬及橫亙中央的彩虹連成一氣,燦爛耀眼。女孩的左右兩邊點綴了月牙般的金黃牛角、飄在空中的陶罐,完整詮釋了台北縣三峽、鶯歌的特色,充滿童趣,令人莞爾。活動假牙

畫中的女孩正是作者,新北市生命教育獎得主陳冠妤,今年1月29日在台北光點舉行《冠妤的花漾世界》個人首次畫展。14幅畫作,有水彩、版畫及藍染,畫風明亮、細緻,正如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在策展感言中寫道:「原來失去右手功能的絕望,竟由左手繪畫出對生命的的堅持與展望。」

訓練她獨立生活,不靠別人

每一筆一畫,她都要比別人更費勁。「畫得很漂亮不是天分,是一步步辛苦來的,」林怡如舉例,一般人用兩手旋開顏料蓋時,會不小心把水彩盒弄髒。冠妤右手無力,只能先用單手壓住顏料罐,再用左手前前後後推滾,慢慢地把蓋子推開,「但她的水彩盒還是乾乾淨淨的,」林怡如覺得佩服。知道冠妤學習辛苦,但林怡如是嚴師,該麼磨練、修正的,決不放過,幾次冠妤被罵哭了,咬咬牙,又繼續畫下去。譬如用針筆刻版畫,一塊版子就花上半年時間,冠妤耐心修正,認真地仔細描繪每片葉子、葉脈,勾勒出不同姿態。會不會對冠妤太狠心?「我能夠陪伴她的只有這段,讓她茁壯一點再出去,」林怡如語氣充滿不捨。

活動假牙又稱活動義齒,而其專業名稱是可摘義齒(removable denture),包括可摘局部假牙和全口假牙。是利用剩餘天然牙、基托下的黏膜和骨組織作為支撐,依靠假牙的固位體和基托來固位元,用人工牙恢復缺失牙的形態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復缺損的牙槽脊、頜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形態,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種修復體。
一、活動假牙的適應範圍其實很廣泛
1.需過渡性假牙、間隙保持者
2.需即刻假牙、化妝假牙者
3.各種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
活動假牙4.需恢復垂直距離者
5.牙缺失伴有牙槽骨、頜骨或軟組織缺損者
6.牙周夾板作用
二、不適合使用活動假牙的對象
1.嚴重的牙體、牙周或黏膜病變未得到有效治療控制者。
2.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生活不便的患者。
3.對假牙材料過敏、異物感明顯無法克服者。

「我很感謝她來當我女兒,我在她身上學習很多,」媽媽心疼地說,冠妤本來就很內向,生病之後更封閉了,而且爆瘦,小學一年級體重26公斤,現在14歲卻只有32公斤。生病後因為右手不能用,左右不平衡,常常別人隨便一碰她就跌倒,手腳都是疤,「但我們還是要求她事事自己來,」媽媽說,而冠妤很爭氣,在她身上也沒有特別花錢,她不去安親班也沒去補習,全靠自己努力唸書,不讓爸媽操心。

展場中,瘦弱的冠妤靦腆害羞,不大說話,偶爾被逼急了就掉眼淚,但是一見到同學,就恢復到小女生樣貌,快樂地和大家手牽手、抱抱,互咬耳朵講親密的話。

想起她在畫展寫的一段話:「如今雖然右手仍無法自理,然而,畫畫這件事,在我後天左撇子的歲月中卻不曾間斷,要刻半年才完成的針版刻畫非常吃力,但我不放棄,家人、 師長、朋友和醫師的愛,是我逆境中飛翔的力量。畫中,我是自由的鳥兒,能在花漾世界裡飛翔,只因為有愛。」

病痛讓外在肢體活動受限,但內在心靈卻能選擇自由飛翔。冠瑜就像她畫裡的蝴蝶,安安靜靜用最美好的姿態,溫柔陪伴著她所愛的人,一起自在飛舞。

一開始戴全口假牙,常常會有口腔黏膜壓疼的狀況,甚至可能會出現黏膜潰瘍,就要趕快回診修改假牙,如果沒辦法即時回診,可以先暫時不戴,取下假牙放入冷水當中,不能乾置,千萬不能忍戴繼續戴,否則會壓傷牙槽黏膜或損傷牙周支持組織,如果接診的醫生沒有壓力指示糊劑累的材料,可以在複診前2-3小時戴上假牙,以便就診的時候醫生能準確地找出壓痛點,便於修改調整。一開始口內可能會常常有些異物感,口水增多,甚至會感覺噁心,想吐,有的發音不清楚,或者咀嚼不方便,這都是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堅持戴用,以上這些症狀便可以逐漸消失。另外要提醒就是一定要循序漸進的進食,一開始戴假牙不能吃硬的食物,也不適合咬食物,最好先吃軟的小塊食物,暫時用後牙咀嚼食物,大概使用1-2週後,就可以漸漸開始吃一般的食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建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